群英三国 第62章 治下的变化

作者:沉渊之龙 分类: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:2023-03-06 12:34:47

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 天下的局势已经开始初步被搅动,然而方云的注意力早已不在那里。。:ЩЩ. 。

上兵伐谋,郭嘉的说法是在战场之下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,这才是用计的最高境界。无论士卒多么‘精’锐,将领多么强大,打仗就会存在伤亡。能够不付出代价就获得胜利,甚至因此获得大量的利润,这才是最应该考虑的战争模式。

在这个模式下行不通的情况下,才会考虑真正的出征,只因为那已经是最后的办法。

商队不难组建,难就难在商品的产出和调配。古代的生产力非常低下,尤其是炼铁和打造方面,几乎依靠人力,而且由于火力不足的关系,冶炼出来的器具硬度也不够,想要打造出好武器,非要所谓的‘百炼成钢’不可。

同时,由于土地产出的不足,所以大部分的百姓宁不得不被束缚在土地上。否则的话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断粮的危险。土地产出的不足,使得粮食一直都是困扰各个势力最大的问题。

可以说,无论是公孙瓒也好,又或者曹‘操’和刘备也罢,都在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取粮食和钱财。虽然有钱未必能够买得到粮食,但大部分时候,至少还是可以买到一些的。

袁绍有袁阀支持,这才能够迅速发展起来,韩馥苦一些,只因为没有甄氏出面帮助,他这个冀州牧为了粮食问题也是心力‘交’瘁。

方云这边还好,拿到的麦子都是系统改良过的,产量是一般情况下的三倍有余。之前为了留种,所以没有普及,去年倒是第一次普及了开来。

至今,方云都没有忘记,那些抱着收割了的麦子,在那里嚎啕大哭的百姓和官员。

今年开‘春’,方云组建了第二次种植安排。土地里面除了麦子,终于出现了一些蔬菜类的种植项目。同时至少五种水果的果树。开始在并州各地开始种植,只是没有三四年是看不到收获了。

在各郡各县,甚至安排了两成的土地来种植那种名叫白薯的东西。只因为这种块茎类的食物主要的颜‘色’就是白薯,而且是本土出产故而自然不可能叫做番薯。这玩意已经经过第三代改良,培育出两个品种,一个是亩产多两成的产量型,一种则是提高其甜味的口感型。而且农业研究院。也在针对两种白薯的特‘性’,进行进一步改良和培养。

两种白薯在各县的种植比例是七比三。说到底填饱肚子才是关键,口感再好也只是少数人用来当做零食尝尝而已。[ 超多天天中文]

在去年见证了粮食的奇迹之后,百姓们就不再抵抗来自上级的安排。

方云也不打算这样过多的干预百姓种植,这样若是形成习惯不好。他只是给出一个最实际的安排,给各位老乡看看效果,若是效果好,或者老乡们认为怎么种更划算,就让他们怎么种,他和地方官府都不再干涉。

但有一点。水土必须要保证,绿化不能少了。也不能够毫无节制的过度开垦,必须要划定农业区域,确保承包制的落实。

由于方云这里的土地都是国有,这就使得地主阶级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。

倒是有不少世家承包了大批的土地,然后开出条件招募了一批雇农帮助他们耕种。一开始给出的工资几乎都是压榨型的,而大部分土地还在空置状态。所以农户们宁可另外承包土地自己当地主,也不给这些世家打工。

连续两个月招募不到雇农,眼看就要错过‘春’耕,政fu自然要出面回收这些无法耕种的土地。至于世家原本支付的那些承包费用,退还大半,其他作为罚款没收。

世家们这才意识到。这可不是有钱就能任‘性’的地方了,没人耕种的话,那就算承包下来也有可能被政fu回收了去。

随着第一批承包的真正饱和,压榨型的招募制度,在不少良心农场主给出的高薪面前,再次败下阵来,大量耕农的流失使得世家不得不也调整了薪金。

当然。也有少数火大的,直接带着家丁朝着那些良心农场主打过去。但却被警察发现,这些警察几乎都是退伍下来的士卒,本身就经历过一次次的血战,岂会害怕这种乡间斗殴?三下五除二的,就直接把那些世家的人都逮捕,狠狠的罚了一笔款子。

这下子,大部分世家家主算什么明白了,世道变了……

也不是没人有打算买通官吏的说法,但在以前,小吏几乎不可能有成为官员的可能。既然没办法升官,那就发财呗。也正因为这样,小吏的**程度往往比官员要严重得多。

只是在方云这边的势力范围内,小吏都是大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才能上任,同时经过考成法连续三年获得优评,即可有升迁的机会。更别说,方云调整了官员和小吏的薪水,设置的绩效工资和工龄工资,同时配合社会的监管监督制度,使得小吏不敢轻易犯事。

于是,官员居然发现,自己根本没办法买通官员或者小吏。要不然,就是代价太大,还不如他们安分耕种要赚。无奈之下,他们只能乖乖耕种。

然后少数聪明的,则不得不把目光看向了竞争最弱的工商业上面。食物若是不存在问题的话,显然唯有从商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。但以来货源的一般商人,和自产自销的作坊主,他们更多倾向于后者。

当然,不排除,不少世家看着那么多人给自己打工,多少回找回昔日荣光的感慨。

尤其郭嘉也举行了一次次的活动,进一步带动了并州的经济情况,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傻瓜,都会理智的做出选择。

大量的世家,从地主开始向资本家转变。但就算这样,商业也不过是他们的副业,谁都清楚,只有读书习武入仕,才能够庇护家族。

只是,目前势力范围内的学校较少,小学还好,至少普及到了各县。只是小学主要就是启‘蒙’。先是扫扫盲,教导一些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,然后就是一些基础算学,好歹不至于七加八都能算出十四来。

目前,也只有各郡治所才会有一所中学,而且不少还在建设过程。考虑到师资的问题,每个学校大概可以招收一千人左右。好在方云没有强制要求六岁以上幼童。必须要义务上学,然后普及义务教育。所以能上学的。基本上都是有点家产的,至少也得是富农或者小商贩。但后者显然也不可能,那么轻易把家中的劳动力,送去学校。

其实也不是方云不想,只是各种物资尚未到位,而且也怕引起这些世家的反弹。最重要的是,师资不够。若是单纯让某一州普及义务教育,这就显得有点厚此薄彼,也会使得外地的百姓大量迁徙到该地。造成一系列的问题。

所以经过戏志才的泼冷水和郭嘉的分析,方云也不得不承认,在短期内,他还不具备普及义务教育的可能‘性’。再说,若非高薪而且教育部‘门’也算是公务员,只怕想要让那些原本可以出仕的学子,跑去当老师什么的。这几乎都不看。

一般的‘私’塾,都是那些告老还乡,又或者知道自己没什么出息的士子,才会新建并且自任教习,主要也有造福乡里的意思。就算是这样的‘私’塾,能够教导的弟子也不超过二十人。多了教习也没那个‘精’力顾及到。

倒是军校那边,报名的学子比较多。显然不少世家都意识到了,如今天下即将大‘乱’,这个时期将是文官不如武官的时期,而且有可能会持续个几十年。这段时间,最有前途的不是去就读中学或者专科院校,而是报名军校。

成为一个军官。在战场上建功立业,说不得封侯拜将,这样才能够真正庇护到家族。

针对这突入起来的报名‘潮’,方云不得不给出一个标准,那就是所有报名军校的学子,必须要中学毕业。毕竟军校出来的,只能是军官。作为一个军官大字不识一个那显然说不过去,更别说在打仗的事实,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数据资料。

不否认,也有些人脑袋不怎么样,但英勇善战的。只是到底这样的人比较少,历史上的名将,几乎都有一定的出身。哪怕是隋唐所谓的‘三板斧’程咬金,其实也是世家子弟,而且别人用的是马槊,而不是板斧来着。

再说,这种没头脑没文化的武将,其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局限‘性’,使用的范围非常狭隘。方云需要的,是一种可以兼顾各种情况的军官,哪怕个人的无力再强,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意义。哪怕是他身边的典韦,统御如今都超过了63点,至少可以应付一些指挥工作,更别说他本身就有‘步兵擅长’特‘性’。

同样是先天武将的黄忠,统御高达95点,这也使得他能够担任一方镇守的主要原因。

基于这个理由,方云觉得以后的军官,也应该以统御和智力为主,个人武力为辅。不忽略个人武力,但同样也不重视个人武力。若是真的有好苗子,大不了给他一个武魂便是了。而若是做到了纯武力的地对武将,也大可取其武魂来填补己方将领的武力不足问题。

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,那就是忠诚‘性’和服从‘性’。纯武力的将领会比较骄傲不服管教,武力越高就越放肆,对于军队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榜样。

若是没人可用也就罢了,军校都建立了还要给这种人擦屁股什么的,方云做不来!

君主的喜好永远都是麾下百姓追捧的对象,自然而然的,方云的用人标准也影响到了治下百姓们的想法,所幸的是,这是一个良‘性’的改变。

而看着他们越来越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进行改变,方云也不由得‘露’出了会心的微笑。无他,只因为自己做出的那么多努力,至少没有白费……

ps:要搅动天下势力,后备技术这些必须也要跟上,所以这几章都涉及内政。

最后是惯例环节:

感谢书友‘长青无悔’和‘sky1991’的打赏!多谢二位一直以来的厚爱!

感谢书友‘白衣阿风是我’、‘天音之韵律’和‘送包子’的月票!多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!

感谢各位订阅、投推荐票的各位书友,多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厚爱和支持!

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