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班穿越到三国 043 卧底

作者:天鱼一星 分类: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:2023-03-06 13:04:44

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 “阿智,发生什么情况?”季龙起来开门问道。

“我和阿宁正在望楼上警戒,发现一名民工半夜起来,在里坊内到处鬼鬼祟祟地看,不知道他想干嘛。”

“阿宁呢?”

“阿宁正在跟踪监视他,我回来通知在家里守夜的阿双和落落,让他们注意警戒,阿宁还让我向你汇报一下,我们该怎么做?”

“他没干什么事吧?”

“还没有。”

“阿英,你把无人机摇上去,看看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云英回房内把无人机拿出来,到院子里摇上空中,不一会儿,找到了那名在黑魆魆的里坊内鬼鬼祟祟到处乱看的民工。而吴君宁则腰挎环首刀,手拿李云英的野营夜视望远镜,在离他数十米外悄悄跟踪。

“阿智,你去和阿宁一起跟踪他,两人一起注意安全。只要他不干什么破坏,暂时不要动他,也不要被他发现,免得打草惊蛇。我们这里也在监视,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。”

“好。”

大家观察了二十分钟,那民工只是绕着穿越众的宅子到处小心翼翼地查看,像是要找最容易攀爬的地方下手。可是他始终没有翻墙入内的行为,大约二十分钟后又鬼鬼祟祟地回到自己的屋子睡觉了。

到了白天,大家发现这名民工毫无异样,跟其他人一起认认真真干活,好像并没有对穿越众有特别好奇之处,也没有像晚上那样到处查看地形。

大家又观察了他一段时间,发现他有的晚上安心睡觉,有的晚上出来十几二十分钟。但都没有任何行动,不知道他想干什么。

几天之后,轮到他休息。季龙和李云英、王诗星三人在家中用无人机跟踪他,发现他离开怀德坊后,在城中几经周折又返回到城北一带,进入了一个大里坊内的一个大户人家。

“诗诗,有什么办法可以悄悄查一下这家人是谁。”季龙道。

“好说,我现在就找吕桢去逛街,经过那里之后我‘无意中’向他打听这是谁的家这么宏伟。”王诗星说着,就要转身出去。

“等一等,”李云英道,“那人是谁,见过吗?”

“雷薄!”季龙和王诗星往屏幕上一看,异口同声叫道。

刘伯买回各种品种的稻谷研究了几天之后,终于胸有成竹,下决心把田里所有的庄稼全部拔掉重新播种。

“这老头一定疯了!”所有佃农听了翻译潘采的话都不敢相信。

42顷土地共4200亩,这里土地肥沃,灌溉方便,是高产田,依照往年平均亩产2.8石计,那就是11700多石粮食。如今这些禾苗长到一半就拔掉重新播种,这个损失可是不小,万一将来收获不超过3石,不但浪费前面这两个多月劳力,还耽误了收割后种植豆类和蔬菜的时间。(注:石做粮食单位时是容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,专家通过出土文物测定,一石原粮约重27市斤。汉一亩合今0.288市亩,汉代普通农田平均亩产2石,相当于今天亩产187.5斤,高产田2.8石相当于今天亩产262.5斤。)

佃农们向翻译潘采传达他们的忧虑,刘伯知道大家的顾虑,让同学们写字告诉他们:拔掉这些庄稼后,只要大家按照刘伯的指导重新耕种,今年的收成保证大家增加一倍以上,也就是说,假设往年大家缴税后分到100石,今年将收获200石以上,如果不足,由穿越人补足。

佃农们听到翻译转述,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。他们平均每户种植100亩,年产280石,与官府五五分成,一般一年税后正好收获100石左右(汉代人均消费粮食18石/年,五口之家需要90石粮食,所以农民很少有余粮喂猪)。多数农户,尤其是那些普通农田产量没这么高的农户,冬季种些瓜果蔬菜,农闲做些布帛和其他零工补贴,勉强能够艰难度日。如果今年得到200石粮食,他们的生活自然发生巨大变化,但土地的主人穿越众吃什么?

刘伯是土地的主人,他们不敢不听。但是听了,万一将来刘伯他们不认账,自己岂不吃了哑巴亏。佃农们都不敢轻易相信有这种好事。

经过几番沟通,刘伯明白了他们的顾虑,刘伯决定给他们立下字据保证自己的承诺一定能够兑现。

这么一来,佃农们无话可说了。汉代人最重守诺,况且还有了字据。过去年入一百石,如今给你年入二百石,并且立下字据保证了,谁不愿干。

刘伯年纪大了,每天来回走路不太方便,穿越众又花三万钱在淝口邑给刘伯和张舒云、董能买了一套四百多平米的宅院,让他们住在哪里,而翻译潘采则每晚回到寿春自己家中住宿。

刘伯见到房子面积宽敞,既然没能在寿春城里养猪养鸡,那就在淝口邑这里养吧。很快,刘伯买来了一百头猪仔和几百只雏鸡,又雇两个仆役,一边在淝口邑外面的农田里指导农业生产,一边在邑内的家里开始了他的养殖事业。

庄稼种难毁易,没两三天,所有那些长得营养不良的禾苗全部被一群心情忐忑不安的佃农拔光。

其他农民见了这样,都觉得穿越人一定疯了。这禾苗都长这么高了,说拔就拔,今年喝西北风是一定的了。

面对周围农田农民们的围观嘲笑,刘伯丝毫不为所动——他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。

而刘伯雇来帮他养猪养鸡的两名仆役也在背地里嘲笑他。因为刘伯不给猪吃人的粪便(废话,一百头猪哪里找那么多粪便来喂),而是给它们喂粮食、大豆和米糠等,还让两名仆役天天给猪舍打扫卫生,简直把猪当人来养。反而刘伯三人自己的房间不用他们打扫,他们自己每天打扫;也不用仆人给他们做饭做菜,他们三人自己做饭吃。有时他们叫两个仆役跟他们一起吃,吓得两人连连推辞。

哪有这样当主人的,仆人只管侍候猪,主人自己侍候自己,还偶尔侍候仆人。

养鸡也一样,人家养鸡都是白天放它出来自己找虫子吃,晚上招呼它们回家,养鸡成本几乎为零。而刘伯把几百只鸡关在一百多平米的场地内,每天三次给它们喂粮食饲料。

在这个粮食缺乏,很多人甚至吃不饱饭的情况下,刘伯的养殖方式简直就是**裸的炫富。

拔完田里的禾苗,距离插秧还有一个多月,刘伯一边和张舒云、董能进行选种,晒种,利用盐水消毒和去掉秕谷,催芽,育秧等准备工作,一边带领佃农们疏通水道,开辟新渠,保证做到所有田地都能得到及时和充足的灌溉。

佃农们过去播种前也做选种,去掉秕谷,疏通水道等基本工作,但没有刘伯的繁琐精细,更不可能用盐水来选种和消毒,这个时代盐多贵啊,再说他们也不知道泡盐水有什么作用。催芽、育秧的程序更是闻所未闻,他们以为在育秧田里育秧就是播种了,见到种得这么密,都想,这些禾苗成熟后,不都挤死了,怎么能长穗呢。

做完这些准备工作,距离插秧时候不远,刘伯指导佃农们重新翻土。此时,淝口邑里所有的一百多头耕牛大都赋闲在家,刘伯把它们全部租来给佃农们耕田。

虽然耕田这个程序佃农们都做过,但过去做的都比较粗放,不像刘伯要求的耕得深,耕得细。而耕好田地之后的发酵、开厢等程序,就跟他们做的不一样了,他们以前耕完田后直接就撒种子播种了。

做好了这些工作,秧苗也已经茁壮成长,插秧的季节也已经到来,刘伯又指导佃农们插秧。

插秧对于汉代的农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,而这项工作又是非常辛苦和非常复杂的。刘伯整日在田里检查,要么插得太稀,要么插得太密,要么插得太深,要么浅得秧苗都东倒西歪站不稳……

刘伯反复、耐心解说,又一次次亲手示范,毕竟,佃农们也是种田专业户了,学了两天,基本上也就上手了。

十天左右,插秧完成,他们看着一行行茁壮而又排列整齐的秧苗,与附近其他的稻田比较,突然发现,虽然刘伯指导他们种植的这些禾苗,比其他田地里的禾苗晚了整整两个多月,但等到他们插秧结束的时候,这些禾苗跟别的稻田里的禾苗长得已经差不多高了。而秧苗的长势更是好看,所有秧苗又高又壮,长得差不多,一棵棵看上去都是精神抖擞的样子,好像皇帝陛下的虎贲军一般。不像别的田里高矮胖瘦参差不齐,有的地方稀稀落落,有的地方密不透风,像一群乌合之众。

这时候,佃农们才松了一口气,觉得这老头看来还真是有两把刷子,难怪敢于叫大家把原来的禾苗全部拔掉。

佃农们以为插秧了之后,就跟自己以前种植的工序差不多了,久不久给他灌点水,施点肥,其他事情就不用再操心了。

但是他们想错了,刘伯要他们干的事还多着呢,一年两百石的收入岂是那么轻易赚到的。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