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 四十二 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——代结局

日前,一本自传体的小说《火星版圣经故事》在网络上悄悄流传。作者用化名讲述了其亲身经历的火星大洪水。现在牛俊十上台,火星前主席史泰曼已经被检方传讯,公众都说这次她不会“死太慢”哦。盖子已经揭开了,我们都知道火星冰坝崩塌根本不是首钢核电站事故,而是一次人为的核爆。这本书的作者依旧不肯露面,有说火星追杀令还没收回,也有说作者要为实体书出版造势,更有说作者在火星找到的钱不止5亿美金,捐出的只是一小部分。

所有这些再度引起社会对火星开发的浓厚兴趣,关于火星开发的是与非,12月9日,捕鼠网邀请两位对此问题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位嘉宾到捕鼠网《科技会客厅》做客,与广大网友就前述问题聊天互动。

主持人:我们今天邀请了两位嘉宾,就书中提出的外太空开发的问题一起进行探讨,对进30年的外太空改革开放进行回顾与反思。

一位是著名外太空经济评论家——郭襄阳先生,郭先生一向认为外太空投资不经济,本次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又有多名地球议院引用郭先生的《外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公权力》那句著名论断,“人是现在已知宇宙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,则应当竭尽所能,从火星这次的悲剧中去学习,防卫他们的家园不受任何天然或人为灾难的破坏,为子子孙孙保护他们的世界,地球是人类的幸运,人类的希望所在,如果我们连地球保护都没有做好,我们在其他地方只会更糟。”

火星上发生的一切似乎证明了郭先生所说的“没有最糟,只有更糟。”

郭襄阳:我和涉水过河是老朋友了,一起爬山,从地球到月球。倒不是什么追杀令,他刚结婚,有了小孩,加上性格中不喜欢出现在公众视野里,所以,我也不便满足某些读者的好奇心。

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我类似,或者说我和他类似,因为很多话都是我们聚会时说的。人类外太空开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。地球是不可复制的,因为生物只有在地球环境下能做到自给自足。微重力环境生存成本太高是因为环境苛刻,火星生存成本低些,环境稍好却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链;重力高,资源运输成本又大幅上升了。相比而言,金星重力和地球接近,如果能把气压降下来,实现地球化,可能会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环境。否则,外太空开放始终只能为一个目的存在,就是为地球服务。

主持人:简单说就是只有一个地球,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,您是一位地球派。好的,让我们请另外一位嘉宾说说他的意见。说起司马非马先生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,他是学生物的,主要从事生物混隆技术,因为业余时间做些科学哲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批评工作,见到病毒式论文就要展开口诛笔伐,然而让大众忘记了他的本名,称其为司马非难。司马先生对于外太空开发却一直持积极态度,我们听听他怎么说。

司马非马:我对外太空开放没有郭先生那么悲观。郭先生的几本大作我都拜读过,获益匪浅。小说类的东西我很少看,涉水过河版的圣经有朋友推荐过,我大致翻了一下,实话说,看不下去,朋友们都很惊诧,在他们眼里很好,在我这里到处都是漏洞,呵呵,他们说我是按照写论文的方法去阅读的。

尽管小说中有很多洞,可还是有人喜欢;同样,尽管太空开发与地球开放相比,存在很多不足,但是,太空开发不能停止。这里首先有个标准问题,就是你把地球设定为标准答案,则其他环境怎么做也不会全对。金星即使地球化,始终比地球靠近太阳,辐射量无法改变吧。

我们需要换个标准,比如太空标准,则火星环境肯定及格,甚至是高分。几百年来,人类在火星上证明生存不一定要和地球一致,我们改变一下自己也不会有太大问题。就好像火星没有办法种水稻,那尽量从北方人中挑选移民好了。

主持人:要说这个,我觉得即使是北方人去火星也难以适应那里糟糕的饮食。连奥组委委员都说最好的取消火星主办权理由就是饮食。

郭襄阳:呵呵,涉水过河的太太带领一群难民哄抢了给奥组委考察团准备的食品,所以那些委员到火星上吃的都是救援食品——火星方便面和蒙鼠肉肠。他们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做“闹克”,就是为了纪念闹革命攻克火星奥组委招待所。

司马非马:鼠肉肠味道还可以,少加些淀粉会更适口。实际上,除了我们的胃口,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也能适应火星环境。比如几十年前我们还对火星低压环境分娩心存疑虑,(对郭襄阳)闹克是在哪里出生的?

郭襄阳:火星。还好,很是调皮。

司马非马:还有些人说火星卫星太小,女性在火星上会月经失调,最后证明都是杞人忧天。说起火星水,无论是火星地下水还是彗星水,都有着两倍于地球水的氘–氢比,火星巴松饮用了这么多年,也没有任何医学证明其对人体有危害。

我从事的基因混隆技术,研究低压低氧生菜和小麦,一开始都没人敢吃,我们在地球招募志愿者,人数始终达不到样品需要,后来只好到火星上做研究,大家排队买回去吃。

郭襄阳:不是吧?涉水过河跟我说火星生菜难吃死了。即使再饿三天没东西吃,他都不想再碰那个东西。

司马非马:他最后还不是吃了。

郭襄阳:那是饿极了。据他说你们的一个志愿者要骗他女儿说可以美容,火星的女孩才会动手捡几片放到盘子里。人是肉食动物,蒙鼠的成功就是证明,最终大家都是要吃肉的,现在的太空农场,一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容积要上百立方米才能勉强养活一个人,再养牲畜或者家禽,一斤肉的成本和一斤黄金差不多了。也许今后挑选火星移民首先要北方人,其次要素食者。

主持人:第三要适应低压低氧环境,青稞火星上是否有种植?不需要多少水?

司马非马:“青稞是裸大麦,生育期短,耐寒和耐旱。”)、

主持人:那算面食吧?我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,藏族同胞最适合移民火星。

(现场观众笑。)

司马非马:我刚才没讲完,火星育种首先就筛掉了青稞,因为考虑到火星阳光辐射强度大约只有地球的47%。说到太空农业,如果用太空农场,那种高昂的受控环境肯定是不现实的,那个只能做研究用。但是,不意味着不能种水稻,涉水过河提过的几个“海洋星球”, 木卫二拥有的水量超过了地球,质量仅相当于地球的大约10%,不但可以种水稻,运输也很方便;

郭襄阳:我插一句,水稻要呼吸二氧化碳。

司马非马:那就木卫四好了,有水,还有二氧化碳组成的大气层。木卫三与木卫二部分地表的形态十分类似,大气层主要由氧气构成,养牲畜和家禽不可以,养鱼没问题吧?

我要说的是,如果不非要以地球的眼光开世界,在太空中生存我们有相当多的办法和选择。

郭襄阳:养牲畜也不是不可以,只要给它们穿上增压服就可以了,CEO杨跟我说,他设计了排泄物收集器,让太空牧场会更清洁,同一套装置,还可以用来给奶牛挤奶。

(观众大笑。)

主持人:有句成语叫做“兼听则明”,两位嘉宾舌枪唇剑,让我们大长见识。现在我们听听观众有什么想法和意见。把话筒给这位,对,就是这位小男孩,您叫什么名字?

男孩:我也有个火星名——我爱问学。但是,我不爱火星。我比较赞同郭先生的意见,我也喜欢吃肉。不喜欢吃老鼠。

主持人:你吃过蒙鼠肉肠?味道如何?

男孩(不好意思状):吃过,朋友之间比赛看谁胆量大。(笑声)

主持人:那你的结论?

男孩:阿道克船长早就说过,“最适合人类居住的,还是这古老、善良的地球!”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