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开局寿元六时,长生六千年 第10章

作者:树上七个喵 分类: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:2023-04-07 03:37:10

朱元璋原本没有计划,今天要亲自前来。

但昨天晚上,这名道士的拜见,却让朱元璋临时改了主意。

因为这名道人,指出了天象异动,言说朱雄英,有所神异。

朱元璋本就对近些天朱雄英的身上发生的事情非常好奇,再加上朱元璋知道,今天朱善会来给朱雄英“上课”。

两件事情叠在一起,便让朱元璋大感兴趣,亲自前来朱雄英居住的小院中。

站在朱元璋一旁的道人,静静地看着朱雄英,眼神中大抵有着些奇货可居的意味。

老道心中非常庆幸,他和皇宫中的一个御医关系很近。

那位御医曾经为前些日患病的朱雄英做过检查。

在私下里偷偷地和老道说过,朱雄英时日无多,不过却突然好转。

老道知道这个情况之后,第一时间便查找了近些天星象运动的轨迹。

先画了朱雄英是天仙下凡的靶子,然后根据星象运动射箭。

老道将这些事情,连夜禀报朱元璋之后,朱元璋果然表现的非常兴奋。

老道心中也是非常开心。

并不是所有道教学派的门人,都和他们祖师爷“老子”一样。

断绝了俗世的追求。

夸赞未来皇帝朱雄英,便是对未来的投资。

若是能够投资出来一个信奉道教的皇帝,那咱岂不是道教中兴的大功臣?

老道越过面前朱元璋的肩膀,看向小院中的朱雄英身上,脸上露出了莫名的微笑。

小院中,朱善终于平复下来了他忐忑的心境,也不理会朱雄英在做的“广播体操”动作,清了清嗓子,说道:

“《礼记》中记载的,‘修齐治平’的道理是没有错的。”

“只不过是,读书人没有领悟《礼记》思想的真谛。”

“若是皇帝陛下能够带头遵循,上行下效,一定能够让大明永远强盛!”

就这?

朱雄英广播体操的姿势一顿,脑子里面冒出了一堆问号。

朱雄英叹了一口气。

果然,这群儒生就是这样的。

心里面信奉着一系列儒学的大道理。

但是在“儒学理论”和“社会实践”中出现矛盾的时候。

睁着眼睛当瞎子。

只会认为,是没有把理论贯彻到底。

那要如何将理论贯彻到底呢?

必然是由最高领导者,皇帝带头实践“儒学理论”。

只要是皇帝按照大儒们所说,实践了“儒学理论”,便一定能够重塑“三皇五帝”的辉煌。

而大儒们,便一定要充当一个指导教师的角色。

纠正皇帝行为中,不符合“儒学理论”的行为。

当然,哪些行为符合儒学理论,哪些行为不符合儒学理论。

这个问题,便是由大儒决断了。

朱雄英揉了揉头。

限制皇权,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为,朱雄英并不关心。

但朱雄英知道,他需要掌握权力,才能影响的更为广泛。

对朱雄英自己而言,是得到更多的【成就】,延长寿命;

对于大明而言,是获得一个加速发展的千载良机。

小院外面。

朱元璋听着朱善说的解释,眉头皱成了一团。

朱元璋从来没有认为过,按照儒家的经典,治理国家,能够会让大明更好。

朱元璋更认可前些天,他手下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,和大元帅徐达所说的那些话。

如果有为了一家之私,而损害大明利益的行为,统统交由锦衣卫处理。

如果有为了一家之私,而投降别国的行为,统统交由大明的军队处理。

朱元璋也不生气,毕竟他今天来到小院中,也不是为了听朱善讲课。而是来想来看看,大孙子朱雄英,到底还会不会有什么惊人之语。

小院中。

朱雄英果然停止了广播体操的动作。

看着朱善,笑着摇了摇头,说道:

“先生说得并不完全正确。”

“咱认同先生说的一句话。”

“《礼记》中的道理,是正确的。”

“但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,虽然知道应该为了国家,为了天下。”

“实际做法中,还是会选择为了家族的利益考量。”

“只不过是因为,这些学习儒学的人。”

“都是家中有着千顷良田的地主罢了!”

“孔子曰:有教无类。”

“在宋朝,学习儒学,进而选拔出来的官员,都是这样的人。”

“又怎么能和宋朝,共存亡!”

朱雄英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小院中。

这段话,朱雄英也是思考了良久,才如此说的。

其实,按照朱雄英的本心。

《礼记》中道理是正确的这一点,朱雄英都不想承认。

但正如【面板】中所写的,朱雄英的成就,是【新儒学之父】。

“儒学”的具体内容,是可以再修改的。

大不了写几篇《新学伪经论》、《孔子改制考》。

这都是小问题。

当务之急,是尽量把知识推广到大明朝尽量多的地方。

小院中。

朱善听着朱雄英的评述,脸色煞白。

朱善当然明白,朱雄英话语中的道理:

不论是在宋朝,还是在当今大明。

读书都是有钱人家,才能进行的行为。

读书,便需要笔墨纸砚。

“文房四宝”的价格,哪个也不会很低。

甚至刨除“文房四宝”不谈,就单论脱产学习的时间。

在大多数孩子的身上,就无法保证。

朱善清了清嗓子,又说道:

“拿南宋来说。”

“在南宋末年,有一户姓张的家族。”

“是宋朝的高官,又拥有良田千顷。”

“鞑子南下,虽然换了皇帝。”

“但这些人,摇身一变,却成了为鞑子收税,管理地方的官员!”

“这些人不顾国家和天下,只保全自己的家族。”

“只是因为,他有着千顷良田。”

“他知道,这千顷良田,不会被鞑子收取。”

“悲哀的是:”

“只有这些人,才有资格学习儒学,成为官员!”

“而沦丧在鞑子铁蹄之下的人们,真正想为国家和天下做些事情的人们。”

“在南宋,也无法通过学习儒学,通过科考,进入官府。”

朱雄英的声音不大。

朱善当然知道这个情况,仔细想想,朱雄英所说的事情,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
可是……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